3月7日,虎城镇关寨村以工代赈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,10余名村民分工协作进行路基平整与混凝土浇筑。据了解,前锋区虎城镇2025年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(关寨村),项目总投资400万元,涵盖新建产业路3.7公里、硬化道路1.6公里,预计带动140余人次就业,发放劳务报酬142万元。为确保项目廉洁高效推进,虎城镇纪委成立专项监督组,通过“嵌入式”监督、“点穴式”检查,构建起“项目推进到哪里,监督就跟进到哪里”的闭环管理体系。
创新机制强监管,筑牢廉洁“防火墙”。镇纪委联合村“两委”推行“自治+监管”双轨模式,建立“片区纪检+理事会+监督小组”责任体系,将务工人员筛选、劳务报酬核算、工程质量验收等关键环节纳入重点监督范围。“我们每月召开群众评议会,公示资金使用明细和工程进度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”镇纪委书记刘中华介绍,项目实施以来,已开展专项检查4次,督促整改材料堆放不规范、安全标识缺失等问题6个。针对群众关切的资金安全问题,镇纪委创新“三级联审”机制,由村“两委”初审务工台账、镇财政所复审票据凭证、区发改局终审资金流向,确保每一笔劳务报酬通过“一卡通”平台直达群众账户。在关寨村公示栏前,村民汪世清仔细核对务工记录后表示:“现在每天干了多少工、该拿多少钱,都明明白白写在墙上,我们放心!”
问计于民解难题,激活振兴“动力源”。镇纪委与现场施工人员亲切交流,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和生活需求。“我们都是附近的村民,能参与到以工代赈项目中,感到非常开心。在这里干活,不仅能增加收入,还能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。”一位工人师傅朴实地说。当被问及工资发放问题时,另一位工人表示:“工资按时发放,从没有拖欠过,我们干得也很放心。”除了施工人员,镇纪委还与关寨村的村民们进行了深入交流,了解他们对以工代赈项目的看法和期待。“这个项目对我们村意义重大啊!以前村里基础设施落后,出行不便。现在好了,项目实施后,路也好走了,人居环境也改善了。”村民张大爷高兴地说。“就是就是,而且还能让我们在家门口就业,增加收入,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。”旁边的一位村民附和道。
长效监督促发展,绘就民生“幸福图”。“本项目围绕关寨绵竹产业基地、柑橘产业园建设产业道路、山坪塘等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,将有效破解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瓶颈制约,带动绵竹产业基地、柑橘产业园及虎城镇乡村旅游休闲环线,助推现代农业园区实现成片整体联动发展。”镇项目办负责人介绍,镇纪委已提前介入产业规划环节,重点监督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和利益联结机制落实情况,确保项目建成后持续发挥效益。在镇纪委推动下,关寨村探索建立“以工代赈+村集体经济”模式,将项目结余资金用于发展村集体,吸纳务工群众参与管理,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。
截至目前,项目已完成600米道路硬化,道路路基开挖1000米。镇纪委书记刘中华表示:“我们将持续深化‘嵌入式’监督,把以工代赈项目打造成阳光工程、廉洁工程,助力乡村振兴‘加速跑’”。(梁志敏)